發(fā)布者: admin-xww2 發(fā)布時間:2023-09-01 閱讀數(shù):578
【學生處 何佳康/文圖】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受資助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實際,使廣大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親身實踐中深切感悟二十大精神,增強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勵青年們奮斗創(chuàng)新。學院學生在8月8日至8月12日開展了“習近平總書記與大學生在一起”紅色研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尋訪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寧重要考察足跡,感悟寧夏發(fā)展建設,激勵學院學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足跡回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寧夏視察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多次對寧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建設美麗新寧夏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賦予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的時代重任。寧夏干部群眾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擔當起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建設使命任務,團結奮斗、真抓實干,朝著繼續(xù)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奮力前行。
感悟偉力汲取奮進力量
用雙眼丈量世界;用雙腳探尋奧秘;用雙耳傾聽故事;用心靈感悟生命。2023年8月8日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學生開啟了一場“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足跡,書寫新時代青春華章”紅色研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站:賀蘭縣稻漁空間鄉(xiāng)村生態(tài)觀光園
從破敗不堪的古建老房,到魚米富庶的網(wǎng)紅新村。這里見證了“中國創(chuàng)意小村落”的重生,惟妙惟肖的稻田畫。在稻魚空間鄉(xiāng)村生態(tài)觀光園,學生們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在田間地頭,看產業(yè)、看發(fā)展、看變化。通過站在觀景塔上極目遠眺、踏上玻璃棧道近觀、沿著科普教育長廊上學習,嶄新的鄉(xiāng)村風貌和繽紛的“稻田畫”引人入勝,深切感受到賀蘭縣作為西部百強縣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取得的成果,認真體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第二站:永寧縣閩寧鎮(zhèn)原隆村
作為“寧夏二十一景——閩寧新貌”的閩寧鎮(zhèn),是閩寧協(xié)作的窗口,也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的成功典范。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這個小山村,牽頭負責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寧夏的發(fā)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的牽掛。從“干沙灘”變成“金沙灘”,從“窮溝溝”變成“金窩窩”,這里是閩寧協(xié)作的典范,更是全世界脫貧攻堅的楷模。學生們走進閩寧鎮(zhèn)鎮(zhèn)史館、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原隆村,深入了解精準扶貧的“閩寧經驗”,感受產業(yè)扶貧給人民生活帶來的嬗變,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更加堅定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第三站: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甲天下。從黨的百年奮斗史到如今寧夏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幾十年前的水源匱乏到如今黃河水成直飲水,從原來簡單的黃河治理到現(xiàn)在黃河兩岸綠樹成蔭、郁郁蔥蔥。黃河不僅孕育了子子孫孫的發(fā)展,更是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重要保障,澆灌出塞上江南的富饒。吳忠市黃河國家重要濕地的持續(xù)修復,保護了黃河流域自然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防洪蓄水、凈化水質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連續(xù)的河川徑流、暢通的水沙通道、無害的水質環(huán)境、良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適足的水源供給,持續(xù)呵護著黃河健康安瀾。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學生們表示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愿守黃河安瀾,護濕地之美,守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生態(tài)文明,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第四站:固原原州區(qū)彭堡鎮(zhèn)姚磨村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姚磨村視察產業(yè),對冷涼蔬菜標準化種植生產、防范市場風險、搞好科技服務、信息服務作出的要求,為姚磨村冷涼蔬菜產業(yè)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極大地增強了當?shù)丶涌彀l(fā)展的信心和決心。姚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大力發(fā)展冷涼蔬菜產業(yè),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yè)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美麗鄉(xiāng)村。冬去春來,7個年頭過去了。如今的姚磨村不斷優(yōu)化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大力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立足當?shù)靥厣Y源,大力發(fā)展休閑農業(yè)、觀光農業(yè)等新業(yè)態(tài),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fā)展,為農民致富增收和鄉(xiāng)村振興賦能加力。生在最好的時代,逆行向山,我們在這個夏天啟程,去尋找,去參與,去記錄,去見證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的碩果累累。
第五站: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在中國革命的歷史坐標上,將臺堡是一個閃亮的名字。這里被譽為理想信念的主陣地,愛國主義的大講堂,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點。87年來,將臺堡無聲的講述著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會師場景。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方面軍在這里勝利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從此結束,使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進入了“北上抗日驅倭寇,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偉大征程,在當?shù)亓粝铝恕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的革命火種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不朽精神,感召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寧夏兒女跟著共產黨抗天搏地、砥礪前行。學院師生走進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講解下,先后瞻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紀念碑、三軍會師紀念館等,重溫紅軍將臺堡勝利會師的光榮歷程,深刻感受到紅軍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以及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
一張張生動的歷史圖片、一件件真實的文獻實物……研學隊員們不時駐足端詳,仔細閱讀,相互交流。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大家的思緒仿佛被拉回到了當年紅軍浴血奮戰(zhàn)、突破重重圍堵、歷經艱難險阻,完成長征勝利會師將臺堡的光輝歲月。
第六站:隆德縣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
“峰高華岳三千丈,險據(jù)秦關百二重”。六盤山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從此,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研學隊伍沿著這條全長2.5公里的“紅軍小道”,出發(fā),以雕塑群與實景演繹的形式再現(xiàn)了紅軍長征途中18個主要場景。從山腳沿小道千回百轉,“血戰(zhàn)湘江”“四渡赤水”“遵義會議”“懋功會師”等長征中的經典場景逐一呈現(xiàn)。隨著沿途的學習,研學隊伍登頂六盤山。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占地面積2159平方米,紀念館由“紅軍不怕遠征難”“紅旗漫卷西風”“三軍過后盡開顏”“不到長城非好漢”四部分組成,館內陳列著紅軍長征中的上百件文物、圖片資料等,再現(xiàn)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六盤山區(qū)時的斗爭歷史以及六盤山兒女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設家園的情景??淘诩o念碑上的《清平樂·六盤山》更是勉勵研學隊員們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同時堅定理想信念,不懈奮斗,砥礪前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上要擔負起時代賦予青年學子的重任,不負先輩遺志,奮勇開創(chuàng)未來!
筑牢青年學子思想根基
季馨怡
經濟與管理科學系2021級學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次的暑期紅色研學活動把學習地點延伸到了課堂、網(wǎng)絡以外,讓黨史學習的方式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研學途中的紅色資源類型多樣、內涵豐富,包括鄉(xiāng)村振興、革命遺址、紀念館等,我通過身臨其境的參觀方式擴展了思維和眼界。望向歷史長河,我思考著今天的自己和社會。我們是否能夠繼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我們是否能夠像那些革命先烈一樣,堅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這些問題在我的心中不斷地涌現(xiàn),激發(fā)著我的內心。
張新功
信息與計算機科學系2022級學生
實踐地點:隆德六盤山長征紀念館
傳承紅色基因,重走長征之路,在隆德縣我們登頂了六盤山,重走了2.5公里長的模擬紅軍長征小道,走在紅軍小道上,聽著導游的講解,觀看著實景表演,我的思緒仿佛回到了紅軍戰(zhàn)士們翻越六盤山的艱苦歲月,我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厚重感,也更加珍視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不僅如此,我深刻感受到:世界在前進,我們也要前進,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應該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白佳怡
文法外語系2022級學生
實踐地點:西吉縣將臺堡
在研學過程中,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紅色教育以史勵志,讀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當我們來到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看到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駐足在一張張生動的歷史圖片、一件件真實的文獻實物面前,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時代賦予我們當代青年更多的使命,青年的責任更加重大,舞臺更加寬廣,我們青年學子更應該不斷加強對紅色精神的深度理解,不斷深入調研學習,學習好自身專業(yè)的同時,講好革命背后的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當代青年生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值青春年華的同學們也在最好的年華相聚新華。希望同學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沿著總書記的腳步同心奮進新征程,用實際行動踐行“強國有我 青春有為”的青春誓言。
責任編輯:賀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