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舉辦寧夏大學新華學院首屆結構設計大賽暨寧夏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選拔賽的通知
發(fā)布者: 發(fā)布時間:2015-03-19 閱讀數:60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學生的工程結構設計與實踐能力,濃厚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氛圍,促進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促進相互交流與學習,選拔優(yōu)秀團隊參加首屆寧夏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學院特舉辦首屆結構設計大賽暨寧夏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選拔賽。
一、主辦、承辦單位
主辦單位:教務處
承辦單位:工程與應用科學系
二、組織機構
結構設計大賽組委會:
主 任:劉軍紅
成 員:趙永生、馮學文、馬海興、田波、白雪軍、王蓉
辦公室設在工程與應用科學系教學辦
辦公室主任:王蓉
三、參賽對象及作品申報
1、原則上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專業(yè)大二及以上年級的學生,或者開設過或正在開設結構力學課程的學生,或者其他具有相關力學背景或對結構設計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均可報名參加。
2、每組參賽學生最多為5 人,指導教師1-2人。
四、參賽題目
桁架式橋梁模型示意如圖1所示。
五、參賽要求
1、隊伍自由組合,提倡跨系、跨年級、跨專業(yè)組隊,每支隊伍最多5人,各隊獨立設計及制作。
2、每人只允許參加一個參賽隊,對于參加多個參賽隊的選手將取消其參賽資格。
3、每組組長在規(guī)定時間內向大賽組委會報名,通過審查、備案,方可參賽。
六、制作材料
230g白卡紙,502膠水
七、模型制作工具
美工刀,剪刀,直尺,三角尺,圓規(guī),及其他能用于制作模型的工具。
八、作品要求
1、作品應力求有創(chuàng)造性,貼近實際,結構合理,制作精巧。
2、完整的作品包括以下部分:
①模型設計說明。
包括方案構思、內力和變形分析等詳細說明。
②模型制作。模型制作需符合以下構造要求。
桁架式橋梁,長1800px,有效通行寬度300px,橋面縱坡不大于10%,誤差不大于4mm。
3、作品由各參賽隊命名。
4、試驗支座由組委會統(tǒng)一制作,支座間最小距離1700px。
九、比賽步驟
1、組委會審查模型尺寸,稱取模型重量;
2、參賽者對模型進行簡單介紹和描述;
3、加載與變形量測:模型置于支座之上,在分別距模型端部300px和中間三處加0.5kg/cm的均布線荷載q,測中間部位的豎向變形,橫向加水平風載,風速12m/s,橋面在風載中心。
4.模型破壞評定
a、結構模型達到極限承載力,因失穩(wěn)或材料屈服而破壞;
b、結構模型變形過大,不適合繼續(xù)承載,整體或局部破壞;
c、模型中的任一構件出現斷裂或節(jié)點脫開。
5、統(tǒng)計成績后公布成績(統(tǒng)計時其他組照常進行)。
十﹑大賽評審細則
1、不滿足構造要求的組,取消比賽資格。
2、大賽評分組成
大賽模型最終評分由設計和結構兩部分組成,其中:設計10分,結構分90分,總分100分。
3、設計評分規(guī)則
(1) 計算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 (共4分)
(2) 圖紙表達的清晰性、規(guī)范性 (共3分)
(3) 外觀設計(共3分)
注:計算書要求包含:結構選型、結構建模及主要計算參數、受荷分析、節(jié)點構造、模型加工圖(含材料表)。
4、結構評分規(guī)則
結構分有質量和變形兩部分構成。質量50分,變形40分。
參賽結構模型加載通過者按下式計分:
式中:m——模型質量,g;
s——模型豎向變形,mm。
十一、獎項設置
1、根據報名情況具體確定一、二、三等獎項的數額。
2、對獲一、二、三等獎的參賽隊,頒發(fā)獲獎證書和獎品,優(yōu)秀獎頒發(fā)獲獎證書。
十二、大賽流程
1、宣傳發(fā)動、組織報名(2015年3月18日-3月28日)
(1)組委會通過櫥窗、海報、網絡、郵箱等途徑,在全院范圍內開展宣傳動員工作,為比賽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
(2)各參賽隊請于3月28日前到工程與應用科學系教學工作辦公室馬小龍老師處報名。
2、作品創(chuàng)作
時間: 2015年3月29日- 5月11日
3、作品與參賽隊提交
參賽隊必須在2015年5月13日將參賽作品設計說明書、方案圖和計算書文本的電子版以及紙質版一式五份,交至工程與應用科學系教學工作辦公室馬小龍老師處,逾期作自動放棄處理。
4、大賽時間、地點
時間:暫定于2015年月5日16日
地點:待定
新華學院工程與應用科學系
2015年3月17日